返回

我锦衣卫临时工,咋成权臣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95章 取悦临淮侯 诚意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愕然:“卫衙平时没人?弟兄们都外出办差了?”

    徐鹏举道:“对。他们都在南京城的各处妓馆、花船、酒楼、赌坊、曲苑、茶馆办差。”

    “连我这个指挥使,一年都见不得去几趟卫衙。除非赶上月末关饷、年节发赐银,不然谁去。”

    正如徐鹏举所言,南京锦衣卫衙门可谓是“门可罗雀”。从上到下都在空领饷银。

    再加上也没什么正经差事。谁闲着没事儿去卫衙?

    留守六部、五军都督府也差不多,诸属官都是隔三差五去一趟公衙。

    林十三出了魏国公府,回到了驿馆。

    孙越问:“师父,见过咱的新顶头上司了?”

    林十三接过碧云递过来的毛巾,擦了把脸:“见过了。下晌咱们去一趟秦淮河南岸的大长干街。到那儿选一些四合院,分给弟兄们和家眷居住。”

    孙越问:“什么街?”

    林十三答:“大长干街。大小的大,长短的长,干活的干。”

    孙越“噗嗤”笑出了声:“大长干?还在秦淮河边?这名字有点意思嘿”

    (读者不要想歪,大长干、小长干、东长干是明代南京城的地名。到现在南京还有长干里呢。21年逛秦淮河我还去过。)

    林十三怕孙越把话说出圈,连忙瞪了他一眼。要知道,碧云在边上呢。

    孙越心领神会,转移话题:“那孩子们读书的事儿?”

    林十三答:“先安顿好家眷。明日我去应天学政衙门解决此事。”

    下晌,林十三和孙越来到了大长干街。街北不及两里便是秦淮河上鳞次栉比的花船。

    孙越笑道:“嘿,这地方好!方便。”

    林十三转头骂了他一句:“你他娘把别老把心思往下三路上使。咱们这趟来南京不是来享福的,是来出力的!”

    孙越忙不迭的颔首:“是是是。”

    林十三和孙越共选了三十多处四合院。让手下弟兄和家眷各自挑选。

    林十三道:“你在这儿盯着。我得走。上晌拜见了锦衣卫的正堂。下晌我得去拜见副堂、佥堂。”

    孙越颔首:“得嘞。师父您去忙。这边儿我盯着。”

    林十三去了一趟临淮侯府。他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。

    坏消息是,临淮侯李庭竹不在府上。

    好消息是,李庭竹和诚意伯刘世延此刻都在池河营校场。他用不着跑两趟了。

    林十三马不停蹄赶往了池河营校场。

    校场之上,李庭竹与刘世延正在试射一门佛郎机炮。

    这李庭竹说是李文忠、李景隆的后代。真后代还是假后代其实已不可考。

    永乐末年,李景隆被软禁至死。他的爵位被废,子孙沦落民间。

    直到弘治元年,孝宗仁慈,某日读了太祖实录后,下诏命礼部寻李文忠的后代继承门第。

    礼部找了许久,为了应付差事,回奏说找到了一个叫李璇的人,“似是”李文忠曾孙、李景隆之孙。

    于是孝宗赐给李璇南京的府邸、田庄,只说让他重振李文忠的门楣,却未让其恢复曹国公爵位。

    此时的李家是无爵的。

    李璇死后,长子李濂继承家业;李濂死后,长子李性继承家业。

    李性绝对是个牛人。

    身为开国功臣之后,虽无爵位,却有诸多田产。原本他可以当个浪荡公子,喝花酒、赏妓女,安逸一生。

    他却胸怀大志,于嘉靖二年高中二甲进士。外放做知县,连续三年吏部考功“卓异”。

    某日嘉靖帝翻看吏部报上来的历年“卓异”知县名单。看到李性连续三年得卓,心想此人是个人才啊。

    再一看后面的籍贯、出身。竟是开国元勋李文忠之后。

    嘉靖帝龙颜大悦,破格提升李性为辰州知府。

    又过了两年,锦衣卫到辰州暗访,上奏评价知府李性“政尚平易,而公庭肃清,吏胥望而畏之。时势豪夺民利,性追而归之疍民。徭役悉均,里甲不扰,称良吏云”。

    嘉靖帝更加欣赏他。打算赐他恢复曹国公爵位。但遭到了首辅夏言反对。

    嘉靖帝无奈,只得让李性“降等袭爵”,只袭侯爵,爵地临淮。

    自此,大明有了临淮侯。

    李性外放做地方官时积劳成疾,封侯后没几年就病死了,因无子,便由其叔李沂绍袭爵。

    李沂绍死后,由其长子李庭竹继承爵位。

    这李庭竹又是一位猛人!那真是孔夫子挂腰刀,能文能武。

    十年前,他曾奉旨率南京营兵前往浙江,配合老将卢镗抗倭。他不顾侯爵之尊,数次冒倭寇炮矢带头冲锋。屡立战功。

    军报传到京城。嘉靖帝对李庭竹大加赞赏。

    但为了防止开国勋贵之后死于东瀛小邦强盗之手的难堪事发生,嘉靖帝下旨南京世勋不得再亲自带兵抗倭。

    李庭竹这柄宝剑只得收回鞘中

第195章 取悦临淮侯 诚意伯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